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166|回复: 0

[爱运动云门诊] 肌肉硬梆梆,小心身体肌肉失衡找上身

[复制链接]
宿体测 发表于 2020-8-26 17: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0
640 (13).jpg
什么是肌肉失衡?

在从事日常生活的活动时,身体躯干肌肉在长度与力量上,会保持在ㄧ定的相对平衡,让脊椎或关节在活动过程中能处于较小压力的最佳位置上,以利肢体动作的产生。

在充分休息过后,肌肉应会恢复至先前的平衡状态,如果部份肌肉仍然紧绷或是无力,导致身体动作长时间偏向以部份肌肉出力,使得身体无法有效地产生动作,关节与肌肉ㄧ直处在高压力的收缩状态,这就是身体肌肉失衡。

人体的每个关节都被肌肉包覆著,我们活动的动作就是透过肌肉的牵引而动作的,所以只要关节一侧的肌肉因过度使用变得太紧绷,就可能导致另一侧肌肉因缺乏使用而变得太弱。



肌肉失衡会成为运动伤害的潜在原因,因为它会影响静止时关节的位置,并让你的身体在运动过程中,改变其该有的运动路径,而这两项都是潜在运动伤害的原因。

「身体肌肉失衡」的常见族群
一般人总以为白天上班或是做家事的活动量对健康就足够了,因此回家之后就不再进行促进身体健康的运动了,然而上班或是做家事都只能算是劳动,劳动不是运动。

若误把反复进行相同动作的劳动当成运动,身体肌肉就容易产生失衡。特别是每天必须维持同一姿势或是反覆进行相同动作的民众,如低头族、搬运工人、电脑工作者、健身爱好者,都容易因为单一个方向或持续性的重复动作造成身体在肌肉力学上的不平衡。

另一常见族群,就是曾有过外伤病史的民众,在手术、骨折或拉伤、挫伤等伤害后,组织修复的过程中缺少适当的肌力训练与软组织放松,使得肌肉无法回到原有的弹性与力量,在从事相同的职场或日常生活时,肌肉渐渐变得紧绷或无力,就容易产生神经肌肉的失衡(neuromuscular imbalance)。 7.jpg
为何肌肉会不平衡
肌肉长时间过度收缩却没有适时放松,会导致肌肉紧绷、局部血液循环变差,当维持躯干平衡的肌肉群因此无力或是紧绷时,身体姿势就会往阻力最小的方向改变,关节往肌肉紧的方向靠近,一旦姿势与关节都偏离原本的位置产生错误的体态时,提供躯干稳定的力量便减弱,无法产生足够的力量去维持身体肌肉平衡。



这时身体肌肉为了保持失衡的身体就必须「乱用力」,让原本已经过度负荷的肌肉持续来维持身体平衡,这不仅使组织无法有效排出代谢后产生的物质,也会改变对于疼痛的敏感度,引发上背疼痛。

身体为了避免肌肉进一步的受伤,会产生保护性肌肉痉挛来限制疼痛动作的产生,肌肉越来越变得紧绷,原是单一肌肉的血液循环不良,进而影响其他相对的肌肉群,颈肩关节也会因此受压变大,造成退化性关节炎、神经压迫。肌肉又会因为疼痛与神经的原因再产生新的肌肉失衡,不停地产生恶性循环。 8.jpg

身体肌肉失衡常见症状:

  • 感觉脖子僵硬,转头时身体也会一起转动。

  • 脖子后侧肌肉厚又硬,缺乏弹性。

  • 常常会不自觉的耸肩。

  • 肩颈肌肉硬邦邦,轻轻ㄧ压就有明显的压痛点。


  • 呼吸变得短促。

  • 身体挺直觉得累,放松时习惯驼背。

  • 感到手不像从前那样有力。

  • 举手或转动肩膀的角度变小了。

  • 头部明显前倾,耳垂会与肩峰不在同一铅直线上。




把握黄金三原则,找回身体平衡
一、找回身体理想位置

肌肉的不平衡可能产生在身体的右侧与左侧、前侧与后侧、或在肌肉的作用肌与拮抗肌上,容易导致特定的不良姿势产生,如头部前伸、圆肩、驼背、骨盆前倾、膝盖过度伸直,身体肌肉失衡的问题都需要将姿势调整正确后才能彻底得到解决。

自我检测方法:在自然站立下,拍张侧面照,理想站姿的侧面观下,耳垂会与肩峰位在同一铅直线上。若耳垂远离肩峰,头部便是处于前倾的姿势。 9.jpg



二、促进肌肉血液循环

肌肉失衡第一个出现的征兆就是肌肉开始变得僵硬,特别是在后颈部与肩膀前侧内缘处,这是因为肌肉长时间缺氧,引发肌肉痉挛,使得疼痛受体活化物质增加产生疼痛,血管又因此持续异常收缩引发更严重的肌肉缺氧与紧绷。

可以利用热疗及按摩手法去改善肌肉缺氧的情况,并且藉由正确的伸展运动来恢复肌肉的弹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同时给予受损的肌肉适当的休息通常很快可以看到效果。 10.jpg

三、动作控制训练

当失衡肌肉经历过伤害与发炎后,会不停地将当时疼痛的讯息传至大脑;过多的讯号会导致大脑内解读讯息错误,导致肌肉虽无实质受的发炎却不断地感到疼痛。

也因此疼痛是许多身体失衡患者前来求诊的主因,改正姿势与肌肉循环后,ㄧ定要配合正确的动作控制及肌力训练,维持身体在日常活动时都能于身体肌肉平衡的状态下。

现代人生活型态固定,身体肌肉失衡已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当身体肌肉失衡进而影响了生活甚至产生疼痛,务必先从错误的姿势及不当的生活习惯进行矫正,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重新学习静动态相关的动作控制,重建肌肉弹性与力量,以恢复身体肌肉平衡。
声明:本文转载运动医学部落。编发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踩过的脚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总访问量:209924119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