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向社会发布“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以下简称“20条”)。“20条”是首次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类的纲领性文件,其旨在全面提升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和健康素养,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内容见下文。
昨日,“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发布会在山东日照召开。会上,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姜庆国介绍,“20条”编制团队邀请体育、教育、卫生健康等行业专家深度参与,过程紧紧抓住“安全性”“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普及性”这五项原则进行编制。内容涵盖了青少年近视防控、科学减脂、体姿改善、心理健康、科学健身五大方面。“20条”让儿童青少年运动健身更加精确定位、精准发力,重点围绕健身方式、运动量、运动时间等提出指南性、精简性、凝练性的指导;同时以释义、作用机理、实践操作等详细的技术支撑材料作为附件,深刻诠释其科学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20条”的编制为儿童青少年主动健身、科学健身提供了权威指引,能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素养,全面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袁虹对“20条”进行了解读,表示“20条”不仅聚焦当前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所面临的问题与不足;同时还重点突出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精确定位、精准发力。在编制过程中,梳理了现有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促进指南类文件,遵循易操作,易实施,强干预原则,体现多样性特点,结合实际开展情况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向性,真正让儿童青少年有兴趣参与其中,提高同学们的科学健身素养,有助于他们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从而全面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据悉,国家体育总局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科普宣传范围,丰富宣传渠道和平台,广泛推广科学知识,在保持传统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新媒体领域进行深入拓展,开发出适合各平台、路径的科普作品,将“20条”的推广贯穿于各项科普和运动健康促进工作中。
转自:青少年体育与体教融合国家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