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宿体测 于 2020-6-16 12:30 编辑
很多年轻的朋友
平时喜欢打球和踢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半月板损伤
此外 在进行跑步、爬山等运动时 长期反复的错误姿势和习惯 也会给半月板带来伤害
不仅如此
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机能在逐渐下降 中老年人的半月板也会 发生一定的退行性病变 稍微一运动 就有可能出现损伤 半月板究竟在哪个位置 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 它为什么会受伤 伤了之后好不好恢复呢 一起来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什么是半月板
半月板由2个纤维软骨板构成 呈“C”字型,外缘厚,内缘薄 紧密附着在胫骨平台中部 被称为髁间结节的骨性突起处
2个半月板同时也附着在 胫骨外围被称为冠状韧带 的关节囊扩展结构上
它们还附着于 股四头肌扩张的筋膜上 当股四头肌收缩时 半月板被向前牵拉 内侧半月板 前端窄,后部宽 外缘中部与关节囊纤维层 和胫侧副韧带相连
外侧半月板 外缘的后部与腘绳肌腱相连 活动性比内侧半月板大得多 相对不易受到损伤
半月板有什么作用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 构成了股骨髁的关节窝 增加了非对称凹面胫骨平台 及非对称凸面股骨髁关节的稳定性 它们起到增加润滑、营养关节 及减少摩擦的作用 半月板是作为缓冲器而存在的承重组织 它们帮助承受高达50%的负荷 这种负荷在膝关节屈曲时增大 半月板也在本体感觉中起作用 半月板的前部是可以移动的 随着膝关节的伸展 半月板向前滑动 随着膝关节的屈曲 半月板被向后拉 半月板为什么容易受伤 与所有纤维软骨一样 半月板易受持续压力 和急性创伤的影响 当膝关节处于 屈曲位而胫骨固定时 股骨下端由于外力 骤然过度旋内、伸直 可导致内侧半月板撕裂 股骨下端骤然外旋、伸直 外侧半月板也可发生破裂
起跳或高处落下时 如果人体的缓冲技术不到位 也可以造成半月板撕裂 此外膝关节在急速扭转时 又受到横向外力 也易造成半月板撕裂 同时可能并发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或断裂
在老年人的膝关节中 因为软骨脆弱和发生退化 极小的外伤就会导致小的撕裂 半月板的任何损伤都会 增加关节软骨的承重 并且增加关节炎的发生风险 内侧半月板因为 移动的幅度比较小 其受伤的可能性比外侧大
半月板损伤有哪些表现
半月板损伤后的常见表现包括 局限性疼痛、膝关节肿胀 弹响和绞锁、股四头肌萎缩、打软腿 以及在膝关节间隙或半月板部位 有明确的压痛 急性期时 膝关节还会有积液 关节屈伸活动严重障碍 急性期过后 肿胀和积液可自行消退 但活动时关节仍有疼痛 尤以上下楼、上下坡 下蹲起立、跑、跳等动作时 疼痛更明显
预防半月板受伤的运动原则 减少踏跳时对半月板的冲击 主要是通过利用肌肉的应激收缩 来缓冲踏跳时的冲击力 减少机体对半月板的冲击力 具体做法是 提高腿部肌肉力量 増加腿部肌肉离心收缩缓冲能力 综合减少半月板所受冲击力 最终延长半月板的寿命 减小半月板受伤几率 半月板损伤后如何康复 1 保守治疗
急性创伤期一般为伤后3~5天 这个时期应对膝关节进行冰敷 以减少关节肿胀 同时应适当制动 持拐少量负重行走 必要时使用夹板固定
如果急性期处置得当 关节肿胀有效遏制 且关节在活动前后无明显疼痛感 可以在晚间休息前 给予关节热敷处理 此后选择超短波、短波等 具有较深穿透性的理疗方式 强化消肿止痛 当肿胀疼痛不复存在时 开始进行力量练习 增强关节稳定性 力量训练以深蹲最为安全有效 2 手术治疗
包括关节镜修复和半月板切除术 术后1周内 可进行股四头肌运动训练 促进患肢血液回流,防止肌肉萎缩 术后1~2周 在不出现疼痛的前提下 主动伸膝、屈膝(屈膝不超过 90°) 然后可进行直腿抬高运动训练 和膝关节屈曲运动训练
术后2~4周 首先被动和主动的 全范围活动膝关节 其次等长收缩腿部肌肉 逐渐过渡至对抗一定负荷的动态运动 如弹力带抗阻屈伸等 最后拄拐杖行走 逐渐过渡至不使用拐杖正常行走 术后4~8周 恢复腿部力量 关节全范围内抗阻练习 术后8~12周 使两侧肌力恢复平衡 训练神经控制,恢复本体感觉 术后12周 逐渐进行跑跳等高冲击练习 恢复对抗性运动能力 (END) 声明:本文来自康复医学网。编发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