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体育生和球类运动爱好者来说,有一类问题一点都不陌生,那就是“腹股沟拉伤”。
其实腹股沟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在运动医学上其实主要就是指大腿内收肌肉, 也不是一块单一的肌肉,而是指大腿内收功能的肌群。包括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耻骨肌、股薄肌以及闭孔外肌。 如果你的腹股沟区域疼痛是出现在运动之后,特别是一些快速移动或者变向运动后,感觉像是拉扯到了一样,那很有可能就是“内收肌拉伤”。
往往内收肌拉伤后传统上一直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认为是内收肌的柔韧性不够、过于紧张,才导致了肌肉的拉伤。所以在后期的康复训练中过分重视内收肌的按摩、放松和拉伸,希望增加内收肌的柔韧性,从而达到恢复的目的。 其实这个康复认识并不够全面,尤其是对于慢性损伤,已经多次反复拉伤的患者,单纯通过增加柔韧性对预防损伤可能意义不大。
想要得到有效的恢复和预防再度发生拉伤,应当把康复重心放到内收肌的力量强化,尤其是离心收缩时的控制能力,因为离心阶段往往也是我们肌肉拉伤发生的时候,这是基于【1环】也就是损伤局部出发,寻找康复重点。
其次同一侧髋关节的外展肌和内收肌之间的力量平衡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两者力量悬殊过大,内收肌相对外展肌过度薄弱,那么在运动中拉伤的可能性也越大。这是从损伤局部出发,去找相邻组织/关节的潜在损伤风险,可以称为【2环】
另外,薄弱的核心稳定也是导致腹股沟损伤的很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核心稳定性缺失或导致在运动过程中腰椎和骨盆控制不良,而腹股沟的拉伤往往是在快速的变向,离心发力下发生的,这时候躯干和骨盆无法给下肢发力提供稳定的支点,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这可以解释为运动康复的【3环】从整体的运动力线出发去思考损伤的发生。
所以在后期的康复和日常的损伤预防训练中这些点都是需要去考虑的。
一般在拉伤发生后的48小时内属于急性期,这个阶段主要以冰敷和休息为主,以避免再度伤害、缓解疼痛。 需要注意一般损伤急性期为48-72小时左右,但是并没有绝对,如果72小时,疼痛还是非常剧烈,甚至有红肿等情况,仍然按照这个阶段的处理原则就行康复,切记不要随意跨阶。
第二个阶段组织恢复期,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较长,早期可以从一些无痛的抗重力的向心收缩训练,同时进行轻微的内收肌放松和适当长度的拉伸。 中后期可以增加进行抗阻的大腿内收肌训练,逐步增加离心控制的训练,同步加强核心和骨盆稳定的训练。
另外还需要增加骨盆和核心的稳定性训练,这块训练大家比较熟悉,就不在此处额外放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