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由于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机制失效所引发的急性致命性疾病,通常在剧烈运动、环境高温高湿、穿着不透气等条件下发生。其特点是核心体温快速上升(常超过40.5℃),并伴有意识障碍、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热射病不同于一般的发烧,其本质是身体无法通过出汗等方式有效散热,导致热量持续积累。
热射病的发病机制
核心是“散热失败”
在高温、高湿和高强度运动等多重因素下,人体的正常散热机制会出现障碍:
空气湿度高 → 汗液无法蒸发
环境温度高 → 辐射散热减少
大量血液流向肌肉 → 皮肤血流减少
长时间运动 + 脱水 → 出汗机制耗竭
以上因素叠加,导致体温迅速升高,进而损伤神经、肾脏、肌肉等多个系统,发展为热射病。
如何区别“发烧”与“热射病”
虽然两者体温都升高,但机制截然不同:发烧是身体“想发热”,是内源性调节反应;热射病是身体“无法不发热”,是调节机制失控的结果。发烧常见于感染(如感冒、流感等),热射病则常见于高温下运动中,后者更危险,发展迅速,且传统退烧方式无效,需紧急降温处理。
热射病的早期识别信号
1、体温 >40℃,皮肤灼热、干燥或少汗;
2、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反应迟钝;
3、心率显著加快,呼吸急促;
4、肌肉痉挛或抽搐。
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必须立即停止运动、转移至阴凉处,并进行物理降温(如冰袋、冷水擦拭、风扇等),同时尽快送医处理
如何在运动中预防
1、在高温前进行“热适应”训练,提高身体散热能力;
2、穿着透气轻薄衣物,避免紧身闷热装备;
3、每15–20分钟补水150–250ml,优选含钠运动饮料(400–700mg/L);
4、出现疲劳、头晕、心率突升等早期症状应立即休息和冷却;
5、训练前后称重判断脱水程度,失重1kg需补水1.2–1.5L、禁止连续大量饮纯净水,避免稀释性低钠血症。
结语
热射病是可以预防的,但一旦发生发展迅猛、后果严重。作为运动员、教练员或场边医生,应牢牢记住:高温天气下,预防为主,警惕为先,救治要快。认识热射病,就是保护生命。
转自《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康复中心》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