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宿体测 于 2020-7-22 10:57 编辑
根据WHO公布的全球疾病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范围内共有约1.077亿儿童和6.037亿成人为肥胖,肥胖总体患病率为5.0%和12.0%,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危及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根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报道,2018年中国平均肥胖率达到12%,肥胖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同时肥胖人口特征呈年轻化趋势发展,未来这个比例可能还会持续上涨,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问题。
肥胖是引起很多慢性病的成因。肥胖会引起人体代谢的异常,增加心血管系统和身体脏器的负担,从而增加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基础代谢疾病,以及脂肪性肝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肥胖的危害远不止这些,最近Mark Hamer发表在Neurology上的一篇文章表明:肥胖可能与大脑萎缩存在一定的关系。作者使用英国生物银行研究的横断面数据(n=9652,年龄55.4±7.5岁,47.9%男性),测定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根据生物抗阻确定总脂肪量以及用结构磁共振成像技术制作脑图像,研究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脑容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肥胖水平越高,脑容量水平越低,同时肥胖还与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和伏隔核区域的体积较小有关。具体来说,是腹部脂肪的水平越高,灰质体积水平越低,而灰质又称大脑皮层、大脑皮质,是一种神经组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灰质和白质的结构改变与神经退行性疾病(间歇性记忆衰退和痴呆)有关,而腹部肥胖人群的灰质结构发生了改变。截至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肥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机制。该文章为肥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建立的潜在的联系,为肥胖与脑容量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向。
该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灰质体积相对较小。但目前尚不清楚是灰质结构改变导致肥胖,还是肥胖导致灰质结构改变。其具体联系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那么如何判断我们是否属于肥胖人群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文章中所提及的两种方法,来对自己身体的肥胖程度进行判断。
1、BMI指数:
2、腰臀比:腰臀比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腰围:经脐部中心的水平围长,或肋最低点与髂嵴上缘两水平线间中点线的围长,用软尺测量,在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臀围: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围长,用软尺测量。
腰臀比=腰围/臀围亚洲男性平均为0.81,亚洲女性平均为0.73总之,肥胖对我们的健康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还是要规律作息、科学运动,储蓄好精力、保持好身材。肥胖人群要马上行动起来,甩掉多余的肉肉。非肥胖人群也要运动起来,练就完美的身材,因为夏天来了,给赘肉下了最后通牒。
声明:本文转载运动健康网。编发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