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丨抓住身体素质发展的“黄金期” 促进儿童青少年健...
本帖最后由 宿体测 于 2020-8-24 16:09 编辑从儿童生长发育的身体形态、骨骼和肌肉来看,先后顺序为:先远端后近端,先四肢后躯干,先下肢后上肢,即足→小腿→下肢整体→手→小臂→上肢整体→躯干整体。从儿童生长发育的身体素质来看,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各器官系统机能的不断完善、各项运动能力呈现明显的波浪形和阶段性特征,身体素质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发展。所谓身体素质发展的“黄金期”其实就是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某项身体素质的能力发展相对更加迅速,这个阶段也常被我们称为某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一般而言,25岁以后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结束,若不进行训练,身体素质一般不再进一步提高。
力量素质——身体素质的“基石”人体一切随意运动的动力来源都是机体在中枢神经控制下的肌肉收缩活动的结果。肌肉在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如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柔韧、平衡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各种运动能力的基础,而力量素质又是所有素质的基础。
发展力量素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力量练习了,但仍会有家长对孩子进行力量练习有所担心,害怕力量练习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让孩子练成一身“疙瘩肉”。其实大可不必有这些顾虑,孩子的身高一方面受家族基因影响,另一方面与成长过程中的营养摄入和生活环境也密切相关。所以,适当地进行力量练习可以促进骨骼发育,增强免疫力,塑造体型体态。
速度素质——身体素质的“灵魂”在各项体育运动中,“速度”被称为灵魂、核心,速度素质的发展比力量素质早。通常情况下,我们按其在运动中的表现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种。
在速度素质发展的过程中,反应速度的发展黄金期约在9~12岁;动作速度约在7~11岁,位移速度约在7~14岁(男孩)、7~12岁(女孩)。
我们建议,在早期孩子进行速度素质练习的时候,可以将重点放在反应速度的练习上,如进行一些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类练习,或组织小朋友一起进行打沙包、123木头人等趣味性游戏。参加球类运动可以很好地发展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如参加足球运动发展孩子的下肢力量、速度和爆发力,参加羽毛球、网球、排球发展孩子的上肢力量、速度和爆发力。
耐力素质——身体素质的“不老药”耐力素质是人体在一定强度下持续进行肌肉工作的运动能力,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为“抗疲劳能力”,通常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儿童耐力素质的发展比速度素质晚。
耐力素质的发展与孩子的身体机能、体内能量供应、心肺功能等密切相关。孩子青春期之前,心血管系统、力量素质等还未发育完全,所以适宜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耐力练习,如快步走、骑自行车、球类运动、游泳等。孩子青春期后期,可以增加大强度的无氧耐力练习,如高强度间歇训练、竭力变速跑等。
灵敏、平衡与协调、柔韧素质——身体素质的“左膀右臂”灵敏素质是运动能力、神经反应和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是我们控制力量、时间、空间的能力,简单来讲其表现之一就是在空间的精确定向,如急停、起跳、变向、躲闪等。
平衡与协调素质早在我们蹒跚学步时就已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了。发展平衡与协调素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运动能力和前庭器官机能,还会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身体各器官的调节与控制。
柔韧素质的早期训练尤为重要。柔韧性越好,在进行某些运动动作时越协调、舒展,对于将来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运动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将柔韧练习放在每次孩子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整理恢复阶段或将柔韧性练习放在孩子早晨起来和下午放学后,循序渐进,养成长期进行柔韧练习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身体素质发展的“黄金期”,培养孩子对身体活动和运动项目的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将为孩子日后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声明:本文转载江苏省体育局。编发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页:
[1]